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教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相似文献   
302.
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303.
以柞蚕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为研究对象,通过成虫死亡率、补充营养、蜂龄、逐日产卵量4个方面作了生殖特性的比较研究,并对产卵器结构进行解剖。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在产卵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产卵器结构差异极显著,松毛虫赤眼蜂产卵器长度为228±21.07μm,螟黄赤眼蜂为168±35.17μm。  相似文献   
304.
螟黄赤眼蜂对几种棉田常用农药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发育至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期时,用几种棉田常用农药进行处理,然后转入干净试管中继续发育,观察记载各处理赤眼蜂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螟黄赤眼蜂的成蜂期,除Bt乳剂外,对其他所有供试农药均非常敏感,在最低浓度级别中也很少存活,并丧失产卵寄生能力;从卵到蛹4个虫期在所有供试药剂的一级处理中均能存活,各虫期的抗(耐)药性  相似文献   
305.
松毛虫赤眼蜂工厂化产品低温贮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3℃恒温条件下,对非滞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小幼虫期、幼虫中期、老熟幼虫期、预蛹期、蛹初期和蛹中期6个虫态进行了长期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存虫态对其贮存效果有较大影响,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效果最佳,小幼虫期次之。小幼虫期和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期不宜超过60d,其他虫态不宜超过15d。贮存期在20d内,单卵蜂数随贮存期的延长而下降,20d之后单卵蜂数变化基本稳定,小幼虫期贮存单卵蜂数下降较多。贮存期长短与成蜂单雌产卵数的变化关系不明显,但蛹初期和蛹中期虫态贮存成蜂的单雌产卵数和可育蜂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06.
携菌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评价了携带昆虫致病细菌的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寄生能力与未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无显著差异。释放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的防治效果比单纯释放赤眼蜂的高,最高达15.21%,平均为13.95%;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在田间的寄主搜索和寄生活动有助于病原细菌在田间的扩散,从而提高残留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7.
为发掘西藏地区本土的赤眼蜂资源,本研究利用灭活米蛾卵卡在西藏林芝嘎玛地区的梨园采集到一个赤眼蜂种群。采用ITS2序列比对鉴定所采集的赤眼蜂种类,并测定该蜂的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嘎玛地区所诱集的赤眼蜂鉴定为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羽化率为80%,雌性比为57.14%,耐饥饿时间为1.08 d,后足径节长度为157.6 μm。本研究将为发掘西藏地区赤眼蜂资源提供参考,并为利用赤眼蜂在西藏自治区开展生物防治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8.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因子,在防治苹果蠹蛾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为提高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控制效果,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卵,通过赤眼蜂的寄生试验研究了寄主卵日龄和密度对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完善甘肃地区田间赤眼蜂释放技术以减少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2日龄苹果蠹蛾卵有更好的寄生选择,当蜂卵比为1∶30时,寄生率最大,达82.22%。通过赤眼蜂和苹果蠹蛾卵的寄生选择关系,确定了最佳蜂卵比为1∶30,此比值下,雌蜂的单蜂寄生效能约为 26.50 粒/蜂,苹果蠹蛾卵的被寄生率约为70%,达到较好的寄生效果。经实验室长期耐低湿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能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环境因子,其在西北干旱地区有更高的适用性。建议在田间使用时,可通过虫情监测判断苹果蠹蛾产卵时间和数量,然后可确定在苹果蠹蛾高峰产卵期48 h后释放赤眼蜂,且释放的蜂量应保持蜂卵比值约为1∶30。  相似文献   
309.
研究了16~1、16~4、16~7、16~10、13~1、13~4、13~7、10~1、10~4及7~1℃(较高温度下10h,较低温度下14h)等10组二步变温下分别诱导13、16、19、22、25、28、31、34和37天后松毛虫赤眼蜂的滞育率.结果表明:二步变温、诱导时间以及二者的互作对滞育率有显著影响.13~1、 13~4、13~7℃下滞育率较高,其中13~7℃下最高,为诱导滞育的适宜变温.16~10、16~7、和7~1℃不适于诱导滞育.16~1、16~4、10~1和10~4℃有中等程度的滞育诱导作用.在13~1、13~4、13~7、10~1和10~4℃的诱导下,滞育率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呈"S"型曲线增高.诱导时间达28天后,滞育率常不再显著升高.在13~7℃下诱导28天以上,滞育率可达6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